一、众创空间的定义及功能
根据《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鲁科字[2019]70号),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众创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众创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创业团队、初创企业提供包含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创业场所,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提供低成 本、便利化、多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二、2018年众创空间的发展
经过四年的发展,众创空间在山东省遍地开花,成为了“双创”孵化工作的有力支撑。在经过数量爆发式的增长以后,众创空间发展开始由量变转变为质变,实现质的飞跃,呈现“规模效应、政策加码、资本赋能、网络发展、多方参与、良性循环、作用显著”七大特点。2018年,无论是政策的支持还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不断增加,亦或是营商环境的优化,都为众创空间进入快速通道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沃土。2018年,山东省众创空间共计851个(纳入火炬系统统计范围),实际提供有效数据共629家。其中有19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91家省级众创空间。2018在保证“量”的前提下,也开始追求“质”的发展。
(一)众创空间质量并举,成为“双创”工作的有力支撑
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投身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营造了浓郁的创业氛围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成为“双创”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基础。2018年,山东省提供有效数据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共计583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为192个。众创空间总收入达37.4亿,相较于去年19.9亿元,增长了17.5亿元,提供工位超过11万个,服务创业团队近2万个,吸纳创业团队人员数量6.9万人,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1.2万人,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数量9442个,服务初创企业数量1.3万个,吸纳初创企业人员数量5.3万人,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9335人。
以“创客咖啡”为代表的主题式众创空间在山东省不断涌现,使创业者能够在自己家门口就找到创业的地方,几乎可以零成本的对接到创新创业资源。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有效降低了大众创业的门槛,推动了“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采用联合办公的形式建设的孵化载体,有效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成本,促进创业团队分享信息、知识、技能、想法和拓宽社交圈子,运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带动大众创新创业。
目前很多优质发展的众创空间大量涌现,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模式日趋成熟,渐渐成为引领创业文化的主阵地和服务“双创”的基石。
(二)众创空间不断发力,高质量发展
经过四年发展,“创业孵化”已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双创”升级版,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2018年山东众创空间的发展已朝向高质量的水平发展,不仅仅关注于众创空间的数量规模化的增长,也逐渐关注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和服务的创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回归于众创空间的“核心”-企业。服务创新企业,培育优质企业,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走主题式、精品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三)众创空间运营主体,多样化发展
自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后,山东省的众创空间发展迈入新的阶段,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从原来的企业、事业单位等扩展至高校、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平台型大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各类运营主体践行不同运营理念,通过灵活、创新的服务形态,汇聚多方资源、实现多赢的目标,起到提高初创企业成功率、创造就业机会、培养高端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尤其是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众创空间,主要为实现企业内部的创新创业以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创业者有事互补,协同发展;以高校为运营主体的众创空间主要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成功率,实现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和商品化;以创投机构和中介机构为运营主体的众创空间重点在于帮助机构拓展业务渠道和拓展项目来源。
(四)众创空间创业企业,主体多元化
众创空间所服务的创业企业,主体多元化发展,不仅有大学生创业团队,还有留学归国人员,科技人员创业团队,当前企业高管离职人员创业团队,国外创业团队等。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众创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众创空间的发展又反之带动了高端人才的培养。2018年山东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团队及企业数量为9442个,占2018年山东创业团队及企业数量的61%,科技人员创业团队及企业数量3956个,大企业高管离职人员创业团队及企业数量1453个,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团队及企业数量448个,国外创业团队和企业数量175个。